中山风采堂·余氏宗亲会
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 
文章详情

《余靖著述总目考》【黄志辉】(摘自《韶关大学学报》)

 二维码 127
发表时间:2020-03-09 02:36作者:黄志辉来源:《韶关大学学报》

《余靖著述总目考》

作者:黄志辉

《韶关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,第6期,2000年12月)



  余靖著述本甚宏富。欧阳修撰《余襄公神道碑》说,余靖“自少博学强记,至于历代史记、杂家小说、阴阳律历,外暨浮屠、老子之书,无所不通。”“虽在兵间,手不释卷。”余靖的一生,除两次被贬乡居以外,仕宦生涯三十余载,最后病逝于晋京赴任途中。尽管政事繁忙,他于读书写作还是十分勤奋的。晚清《韶州府志》著录余靖著作5种,实际有10余种。


  一、欧阳修撰《余襄公神道碑》,记述余靖著有《三史刊误》40卷。王尧臣等撰《崇文总目》卷二正史类,所载更加详明:“新校《史记》130卷,原释,余靖等校正。新校《汉书》100卷,原释,余靖等。新校《后汉书》90卷,原释,余靖等。《三史刊误》45卷,原释,皇朝张观等校定。”并注记说明原委:“初,秘书丞余靖上言,国子监所收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误,请行校正。诏翰林学士张观、知制诰李淑、宋祁,与靖洎直讲王洙,于崇文院雠校。靖等悉取三馆诸本,及先儒注解、训传、六经、小说、字林、说文之类数百家之书,以相参校。凡所是正,增损数千言,尤为精备。逾年而上之。靖等又自录其雠校之说,别为《刊误》45卷。”(见《丛书集成新编》第一册第524页)


  程俱《麟台故事》(残本)“校雠”一节,也有类似记述:“景元年九月,诏翰林学士张观等刊定前《汉书》、《孟子》,下国子监颁行。议者以谓:前代经史,皆以纸素传写,虽有舛误,然尚可参雠。至五代,官始用墨版摹(印)六经,诚欲一其文字,使学者不惑。至太宗朝,又摹印司马迁、班固、范晔诸史,与六经皆传,于是世之写本悉不用。然墨版讹驳,初不是正,而后学者更无他本可以刊验。会秘书丞余靖建言,前《汉书》官本差舛,请行刊正。因诏靖及王洙,尽取秘阁古本对校。逾年,乃上《汉书刊误》30卷。至是,改旧摹版,以从新校。然犹有未尽者,而司马迁、范晔史尤多脱落,惜其后不复有古本正其舛缪者云。明年,以校勘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官秘书丞余靖为集贤校理,大理评事、国子监直讲王洙为史馆检讨,赐详定官翰林学士张观、知制诰李淑、宋郊器币有差。(见《四部丛刊续编》影印本第48册卷二第14-15页)


  《宋史·艺文志》第156艺文二载:余靖有《汉书刊误》30卷。(见上海古籍、上海书店1986年12月拼缩本第5812页三)王应麟《玉海》引《国史志》,所记亦同。


  以上记载,书名及卷数各异,也许并非同一部书。《崇文总目》说校刊“三史”,不过“增损数千言”,恐怕也是误记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:余靖在秘书丞任内,以他为主,对《史记》和前、后《汉书》三史进行过精心的校勘,并编著有详细的勘误文字。年仅三十四五岁,便表现出博学通识、作风踏实和非凡的治学功力,为此提前帖职为集贤校理。


  二、《宋史·艺文志》第156艺文二载:余靖有《国信语录》1卷。(见上海古籍、上海书店拼缩本第5814页二)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七传记类也有记载:“《庆历正旦国信语录》1卷,余靖庆历三年使辽所记。”(见上海古籍1987年版第197页)


  按,余靖这次使辽,《宋史》仁宗纪、《宋会要稿》均已失载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144载:庆历三年十月丁未,“以右正言、集贤校理余靖为契丹国母正旦使,代张日皿之也。”正旦使,或名贺正使,全称为贺正旦国信使。余靖此书,当为出使实录,但早已失传。


(转 下一页...)


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

横幅广告_B01.jpg

83288868@qq.com
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叠石村
0760-87722???
会员登录
登录
我的资料
留言
回到顶部